基本信息:
职 务: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比较教育学博士点召集人
职 称:教授
担任导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石牌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邮政编码:510631
电 话:(020)85214212
电子邮箱:kesen57@sohu.com
教育背景:
2001.9-2004.7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2.9-1985.7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78.9-198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要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比较教育学》、《外国教育史》
研究生课程:《比较教育学史》(比较教育学硕士生)、《比较课程与教学研究》(比较教育学硕士生)、《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研究》(澳门教育学硕士生)
博士生课程:《比较教育形态与前沿领域》(比较教育学博士生)、《国别教育与区域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博士生)、《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教育博士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97.12-现在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教科院 教授
1991.10-1997.11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副教授
1987.01-1991.09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 讲师
1985.07-1986.12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 助教
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著作
1.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一种基于问题的比较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强海燕,柯森.粤港澳教师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柯森.港澳台教育改革与发展:异同及其解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柯森.当代美国中小学课程概观[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冯增俊,柯森.双语教育与综合英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6.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魏贤超,柯森等.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8.柯森.澳大利亚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发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二)主要学术论文
[1]柯森.“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研究浅识[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06):12-13.
[2]卓泽林,柯森.“紧缩时代”下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密歇根大学的经验、影响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4(06):26-33+113.
[3]卓泽林,柯森.当今美国文理学院的问题与危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3):54-63.
[4]卓泽林,柯森.美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危机——基于ACTA调查报告的解读与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03):13-18.
[5]柯森. 比较教育研究从“借鉴”到“理解”[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1-05(B01).
[6]柯森.澳门回归以来学校教育优质化的策略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31(11):4-7.
[7]柯森,刘奕涛.为了高校内部多样性和学术自由而对话——美国福特基金会“艰难对话”倡议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9,31(07):7-11+48.
[8]刘祥英,柯森.英国新14-19岁文凭体系的特点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4):27-32.
[9]柯森.课程标准体系基本结构分析及其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10-117+160.
[10]柯森.基础教育新课改实施的障碍:中美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5(06):26-30.
[11]柯森.关于课程标准:诠释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76-78.
[12]柯森.“课程全球化”引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85-87.
[13]柯森,郑燕芳.美国NCLB法案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5(02):17-21.
[14]柯森,王凯.新课程框架下的学生评价如何凸显发展性[J].教育导刊,2005(03):15-17.
[15]柯森.课程标准起源和演进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94-101+159-160.
[16]柯森.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完成进行时态[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09):15-17+48.
[17]柯森,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环节若干要素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09):38-42.
[18]柯森,王凯.学生评价:一种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4(08):30-34.
[19]柯森,王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评价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06):21-23.
[20]柯森.略论基础教育的特点及其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4(05):22-25.
[21]柯森,孙捷.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全国性课程标准文本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02):54-58+53.
[22]柯森.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论要[J].当代教育论坛,2004(01):18-20.
[23]柯森.大学城内高校校际合作办学探究[J].高教探索,2003(04):8-11.
[24]柯森.我们应怎样看待“双语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03(04):10-14.
[25]柯森.我国高校师资变化发展趋势探析[J].高教探索,2002(02):69-71.
[26]柯森.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阶段的过渡性及其现实意义[J].高教探索,2001(04):25-28.
[27]柯森.走向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的新阶段[J].现代教育论丛,2001(06):24-27.
[28]陈怡舟,柯森.浅论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教授统治[J].高教探索,2001(02):39-41.
[29]柯森.关于“大学城”:概念规划与概念设计[J].高教探索,2001(01):6-10.
[30]柯森.大学走向多校园和巨型化探析[J].高教探索,2000(04):23-26.
[31]郭思乐,柯森,李巧萍,梁永丰.学校内部教育环境与学校形象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00(10):33-38.
[32]柯森.略论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构的主体性原则[J].现代教育论丛,2000(05):14-17.
[33]柯森.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阶段的行动纲领[J].高教探索,2000(03):7-9+42.
[34]陈怡舟,柯森.美国高等教育向欧洲学习的历程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0(02):81-84.
[35]柯森.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主体选择[J].高教探索,2000(01):16-19.
[36]柯森.中小学校办学形态的未来变化与发展[J].现代教育论丛,1999(06):25-27+13.
[37]柯森.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观察与思考[J].高教探索,1999(04):42-45.
[38]柯森.学校:新的图景[J].现代教育论丛,1999(05):14-17.
[39]柯森.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分析[J].高教探索,1999(03):2-5.
[40]柯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一种从高校学者角度所作的探讨[J].高教探索,1999(02):6-12.
[41]柯森.学校改革如何变得有效?[J].现代教育论丛,1998(06):14-16.
[42]柯森.略论广东高等师范教育未来10年的调整与发展[J].高教探索,1998(04):67-69.
[43]柯森.区域高等教育的后发展与超越[J].高教探索,1998(03):24-28.
[44]柯森.“爱迪生计划”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8(03):49-53.
[45]柯森.课程的改革与发展:21世纪初期的主要趋势[J].现代教育论丛,1998(03):1-4.
[46]柯森.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潜在阻滞因素[J].高教探索,1997(04):15-19.
[47]柯森.美国九十年代教育改革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97(06):40-42.
[48]柯森.论21世纪初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态[J].高教探索,1997(03):7-11.
[49]柯森.教育科学研究: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要趋向[J].现代教育论丛,1997(04):5-7.
[50]柯森.美国90年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策略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7(04):29-33.
[51]柯森.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1997(06):74-76.
[52]柯森.美国90年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策略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32-37.
[53]柯森.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1997(02):69-72.
[54]柯森.美国90年代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7(02):58-60.
[55]柯森.论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J].高教探索,1997(01):6-10.
[56]柯森.美国“爱迪生计划”评析[J].现代教育论丛,1997(01):11-14.
[57]柯森.关于高教发展若干问题之辨析[J].高教探索,1996(04):4-6.
[58]柯森.中美本科裁育之比较——我们的长处与不足[J].高教探索,1992(01):70-74.
[59]柯森.论高教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几个问题[J].高教探索,1991(03):32-36.
[60]柯森.对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4):86-92+85.
[61]柯森.澳大利亚高级学位考评制度改革述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06):47-49.
[62]柯森.美国高校管理的特点——印象与分析[J].高教探索,1990(03):77-81.
[63]柯森.澳大利亚的师范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03):89-96+15.
[64]柯森.试析柯尔伯格课堂道德讨论模式的特点和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02):31-42.
[65]劳伦斯·柯尔伯格,柯森.道德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外国教育资料,1985(05):49-56+48.
[66]柯森.鼓励学生“高谈阔论”[J].小学教学研究,1984(05):49.
获奖情况:
1.2001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一种从高校学者角度所作的探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全国人事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2012年,《澳门回归以来学校教育优质化的策略评析》获澳门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第三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
3.2000年,《高教管理改革系列研究》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1997年,《论21世纪初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态》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厅“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1997年,《论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6.2001年,《澳大利亚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比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一等奖。
7.2011年,《当代美国中小学课程概观》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比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