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起源于1979年成立的“华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的“比较教育研究室”。1980年,“华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为“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建制上仍属华南师范学院,也称“华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该所的“比较教育研究室”从一开始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和为了改革发展而设立的。在1980年至1983年间,该室在时任教科所副所长的朱勃教授主持下,着力翻译和介绍国外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文献资料,编辑发行了《世界教育动态》(于1981年改名为《世界教育文摘》,并于1985年成为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83年,在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的基础上,“华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朱勃教授任所长,下设“比较教育理论研究室”、“国别教育研究室”、“高等教育情报资料翻译研究中心”和《世界教育文摘》编辑室等科室。1989年,“外国教育研究所”重新并入“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世界教育文摘》也终止发行,华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力量主要通过比较教育学科点和“广东省高等学校比较教育研究会”等平台继续发挥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正式设立教育科学学院,对教育学科的系所进行调整和重新设置,设立了“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在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38年的历程中,对学科领域的探究和对学科专业的自我认同,始终是我们所重视的。我们长期致力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关注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先后出版了《比较教育史略》、《比较教育——名著与评论》、《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比较教育学》等学术性著作或译著。同时,重视为国家和地方改革开放服务,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相关国家或 地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趋向,形成了以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与澳大利亚、港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别教育或区域教育研究特色,出版了《教育三面向与今日比较教育》、《澳大利亚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澳大利亚的师范教育》、《中、美、加、英四国基础教育研究》、《亚洲“四小龙”教育研究丛书》、《当代美国教育丛书》、《粤港澳台教育论坛书系》和《21世纪比较教育论丛》等系列研究专著。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和学术身份。
当下的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一如既往地追求专业作为和对教育实践的参与。根据自身的特性,为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本所致力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学术联系,通过参与专业学会的学术研讨会和专向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本所在教学科研上的国际化,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本所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己与美国等国的大学建立了专项的师生交换计划,通过派出研究生交换生和引入长期任课教师等措施,使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得以充实和改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以提高。在科研上,继续重视对相关国家的专题研究,从政策、管理、课程与教学、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强专题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国家和我国 港澳台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深化对比较教育学理论方法论和学科发展趋向的探究,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领域。近年来,本所不但积极面向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来组织科研,而且大力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来推进专业研究和对教育实践的参与,获得了来自福特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或专业组织的课题资助。福特基金会项目不仅带来大量的经费资助,还引来了与美国和加拿人等国专家学者的紧密合作,以及在中国农村地区进行系统的教育推广实验,取得实际成效的同时,也在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使本所的科研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专业影响得以扩大。在社会服务上,本所利用专业条件和资源,积极为地方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订,提供咨询服务,尤其积极参与粤港澳台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为区域教师教育的交流合作提供专业支持。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目标在于,努力发挥作为比较教育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内部整合和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科研上,进一步强化研究特色和优势领域,深化和系统化重点领域的研究,推进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通过教育咨询和实验等途径,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服务;努力发挥作为区域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作用,为区域比较教育研究力量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